中国方案 金华样本 I 市政府推动“双高”建设落地 职教奋进看金职
关于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若干意见
金政发〔2020〕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牢牢抓住浙江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简称“双高”建设),保持其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领跑地位,助推我市职业教育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整体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现就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提出如下意见。
01
明确办学目标,推动建成“双高”院校
(一)总体目标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要坚持区域服务型高职发展定位,完善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布局,优势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建成一批高端实体化产教综合体、职教集团(联盟)和特色产业学院;建成教学名师、技能大师领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主要办学指标和标志性成果全国领先;融入“一带一路”输出职业教育理念与标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显著提升;现代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科学规范,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领跑者。
(二)阶段目标
到2023年,将学校打造成为高职教育的“金职品牌”,奠定在国内高职教育界的领先地位,率先建成中国特色、国际领先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引领中国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打造“中国标准”、贡献“中国方案”。到2035年,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标准体系成熟完善,综合实力稳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办学品牌享誉中外,具备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三)具体指标
到2023年,建成支撑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专业群5—7个,建成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平台20个以上;年均社会服务到款5000万元以上、社会培训37万人˙天以上;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达到40%以上,毕业生创业率达到6%,校友对母校的推荐度超过9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3%。
02
明确重点任务,推动提升学校内涵
(一)重构十大专业群
按照突出重点、集群发展的原则,深度对接浙江省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金华市产业布局,重构“4222”十大专业群,即面向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专业群,面向重大民生工程领域组建学前教育、医养健康2个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组建文旅创意、网络经济2个专业群,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组建现代农业、智慧建造2个专业群。
(二)建设产教综合体
在“实体化”和“产学研创训”一体化两大方面破题,系统推进形成产教融合新格局。高质量建设区域共享型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综合体、混合所有制的儿童教育产教综合体、创新驱动型的人工智能产教综合体、研发引领型的生物医药产教综合体等五大产教综合体;布局建设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浙中医养健康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联盟);建设金义网络经济学院等两个特色产业学院。
(三)引育高层次人才
实施“尖峰”“攀峰”计划,引进培养一批专家型、领军式的高层次专业(群)带头人;实施“百工首席”“百师致远”项目,打造一批精技善教、行业顶尖的高技艺“工匠之师”;实施“千师入企”“千匠助教”项目,优化双师结构,高水平培育一批国家级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形成金华“高层次人才集聚区”。
(四)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加大与地方企业交流合作,共建企业研究院、实训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服务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与区域产业对接,打造区域产学研用“合作高地”;面向新型农民、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社区成员、儿童家长等五类群体,建强农民学院、退役军人职业学院、企业学院、社区学院、家长学院等“五所学院”,打造社会人员“终身学习高地”。
(五)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
引进和开发一批国际教育教学标准,打造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卢旺达海外分校运行模式,输出教学标准,创新中国职教援外模式;实施多种模式的留学生教育,建设区域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擦亮“留学金华”品牌;通过培养培训、商务服务等形式服务本地“走出去”企业。
03
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完善办学保障
(一)
支持引育高层次人才
支持学校制定契合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超出全市高层次人才统一待遇标准部分由学校自行承担;按“一事一批”方式支持学校引进院士、“万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学校面向高端人才设置“尖峰学者”“攀峰学者”等特聘岗,实行自主评聘;支持加大教师出国(境)学习进修交流力度,优化审批流程;对到市内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专科)按普通本科生标准享受人才政策。
(二)
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对学校实行编制、职数和人员总量控制,简化审批流程,扩大学校在人才招聘、教师录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支持学校实行管理岗位五级、六级职员晋升工作;在编制核定、高级职称比例、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绩效工资总量参照省属高校和省重点建设高校考核政策,在现有基础上上浮10%予以核定。
(三)
推动高端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支持学校以存量用地、教学场所、师资力量、技术技能、科研成果等资源,引导先进的行业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产品、管理资源参与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或平台;推动学校优势专业和高层次人才联合社会力量创办实体型研发、生产、服务、培训等机构,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
(四)
推动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吸收学校对口专业参与我市科研院所引进的前期谈判协商,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和设备设施、师资、技术等要素作用,为科研院所落户学校提供条件;在学校参与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省级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工程实验室、产教融合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五)
整合区域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加强区域职业教育规划、统筹、协调,由学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扩大面向金华市内中职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专业数量与招生计划,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区域优势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支持学校通过政校合作共建农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退役军人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和家长学院,参与区域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学院建设。
(六)
强化财政经费保障力度
市政府与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出资5000万元,支持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金华分所建设;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生均拨款不低于每生每年1.2万元的政策,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年提高拨款水平;完善政府、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双高”建设经费,市财政统筹地方财力支持学校开展“双高”建设。
(七)
优化学校创新发展环境
根据“双高”院校建设的实际需要,在项目立项、用地申请、规划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八)
统筹指导校园规划调整与建设
统筹指导学校校园总平面布局调整,涉及校园及周边的各类规划,编制部门应征求学校意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统筹安排、优先保证学校建设需求。
(九)
健全常态化政校企对话制度
统筹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深化学校理事会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定期制定并发布区域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报告;市政府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市属上市公司、高新企业、产业园区与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对话会,推动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职工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供需对接。
(十)
加强“双高”建设的组织领导
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学校“双高”建设,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将学校“双高”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双高”建设任务的落实、考核、督查机制,切实推动学校“双高”建设和高水平发展。
■■■■
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
编辑: 葛诗平
审核: 郭康康
推送:大学生记者团
近/期/推/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关于推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20〕14号全文。